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878923
Current Downloads: 863811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SN Print: 2664-1828
ISSN Online: 2664-1836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医学生人际沟通现状调查研究

A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 2020,2(5): 235-242 / 2020-05-11 look2691 look4010
  • Authors: 金佳懿
  • Information: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昆明
  • Keyword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Medical students
    人际沟通; 医学生
  • Abstract: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were us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itu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A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from September 2017 to March 2019, to conduct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330 medical students, who came from different grades. 312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recovery rate was 94.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44 persons whos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were below the average, with the percentage of low score accounting for 46% of the total.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and grade variables of medical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医学院校学生进行人际沟通能力问卷调查,了解 医学生人际沟通现状,并探讨可能影响人际交往状况的因素。方法:于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3 月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云南省 1 所医学院校 3 个年级共 330 名医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人际沟通 能力测评量表。回收有效问卷 312 份,回收率为 94.5%。结果:有 144 人人际沟 通能力处于均值以下,低分学生占总人数的 46%;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在性别 和年级变量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医学生沟通能力整体水平较低。
  • DOI: https://doi.org/10.35534/tppc.0205019
  • Cite: 金佳懿.医学生人际沟通现状调查研究[J].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2020,2(5):235-242.
    https://doi.org/10.35534/tppc.0205019

1 前言

我国医患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时期,医患之间不仅紧张、充满怀疑、冲突不断,还屡屡出现恶性事件[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起来心理联系,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奥尔特曼和泰勒[2]认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注意和选择交往对象阶段,双方探索建立情感联系阶段;双方在沟通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发展的情感交流阶段,并会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真诚的赞美与批评;双方在心理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沟通与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的稳定交往阶段。唐梦琦、尹文强和马牧野[3]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沟通能力整体水平较低。

因此,通过对医学生的人际沟通现状进行调查,有利于探索医学生对人际沟通的认识,再结合人际沟通不同阶段的特征,为开设符合实际的医患课程,促进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为其进入医疗行业做准备。

本研究旨在调查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探讨可能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因素,为后期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指导提供参考资料。

2 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通过测量问卷,对医学院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的测查,以了解学生的人际沟通状态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面对沟通,以及为他们进入医学岗位提供帮助和指导。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家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4],共包括40个题目,分为主动交往、适度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与情感支持5个维度。每一维度各有8个题目。量表采用5点记分。

中国学者魏源[5]对该问卷的信效度做了研究,该问卷的α系数为0.87,问卷5个维度相隔三周的重测信度为0.78~0.86,问卷与人际反应指标(IRI)的总分相关值(效标效度)为0.82,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总体上五维模型的拟合可接受,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评分标准为,总分越小,人际交往能力越弱。

2.3 研究的结果

对医学类在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测查,发出问卷330份,收回312份,回收率为94.5%。

本次调查共有男生112人,女生200人;大一32人,大二182人,大三98人;独生子女190人,非独生子女122人。

2.3.1 医学院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研究现状

通过数据整理,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总分最大值208分,最小值73分,医学生有144人,处于均值(133.08±16.73)以下,占总人数的46%。在人际沟通能力问卷的各个维度,分值如下:

表 1 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各维度现状

Table 1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项目数

M±SD

主动交往

8

25.83±4.96

适当拒绝

8

25.40±4.74

自我表露

8

23.80±4.03

冲突管理

8

26.98±4.32

情感支持

8

31.04±5.53

总问卷

40

133.08±16.73

2.3.2 医学院学生人际沟通的差异比较

女生在主动交往、自我表露、冲突管理的均值低于男生,而适当拒绝和情感支持得分高于男生,经统计学差异检验,发现在情感支持维度,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但其余维度得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 2 医学生人际沟通的性别差异检验(n=312)

Table 2 Gender difference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n=312)

变量

主动交往(M±SD

适当拒绝(M±SD

自我表露(M±SD

冲突管理(M±SD

情感支持(M±SD

男生

26.05±5.14

24.78±4.79

23.94±3.91

16.65±6.99

16.65±6.99

女生

25.71±4.87

25.75±4.69

23.72±4.10

17.62±7.27

17.62±7.27

T

0.569

-1.71

0.449

1.66

-2.55**

注:*p<0.05,**p<0.01,***p<0.001,下同。

通过分析可知,在人际沟通方面,同为8个项目数的五个维度,情感支持维度高于其余四个维度,但医学生的人际沟通在年级变量上无显著差异。

表 3 医学生人际沟通的年级差异检验(n=312)

Table 3 Gender difference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n=312)

变量

主动交往(M±SD

适当拒绝(M±SD

自我表露(M±SD

冲突管理(M±SD

情感支持(M±SD

大一

26.26±5.13

24.48±5.31

24.03±3.93

27.28±3.90

31.81±4.43

大二

25.83±5.09

25.18±4.67

23.72±3.89

26.80±4.54

30.57±4.85

大三

25.68±4.70

25.76±4.71

23.88±4.03

27.22±4.02

31.68±6.89

F

0.16

0.475

0.106

0.385

0.869

3 讨论

3.1 医学生人际沟通现状

本研究通过使用《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对云南省1所医学院312名学生进行人际沟通能力的测量,结果发现: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总分最大值208分,最小值73分,医学生有144人,处于均值(133.08±16.73)以下,低分学生占总人数的46%。结果显示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整体偏弱,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帮助。

其次,在调查中发现,情感支持维度,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他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女生比男生的感情细腻更具同理心,可能与男女生不同的人格特质有关。女生较男生更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6],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但女生之间容易形成人际支持,而男生相对独立。

在调查的三个年级之间,人际沟通能力总分和各个维度并未出现显著差异,这说明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出现剧烈变化,这提示我们,越早训练和干预,对于学生改善沟通状况也越好,为他们走上实习岗位和义务岗位面临的医患沟通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基于目前医患关系矛盾尖锐的社会背景,学校应该重视该调查结果,尽快为医学生安排相应的课程,对医学生进行训练。

3.2 对策与建议

3.2.1 增加实践机会,安排训练课程

王锐研究发现[7],学生干部思维活跃,在学校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接触老师与同龄人的机会较多,有更多机会锻炼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各方面能力优于非学生干部。因此,医学院校在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非学生干部的沟通能力。建议学校通过增加学校训练机会,以及必要的社会实践锻炼,为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多数医学生提供更多的人际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有重要作用[8]。通过团体人际关系的训练,团体成员在人际关系敏感度和对周围事物的接受程度在团体训练中得以改变[9]。因此,学院可以为医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训练课程,提供人际交往和沟通的现场环境,强调人际交往的礼仪和技能技巧,为日后他们在医务工作中与患者进行沟通奠定基础。

另外,医学生本身也应积极主动地加强自我能力提升,参加学校活动,多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进而增强自身沟通能力。

3.2.2 推进家校合作,提升人际交往自信

马金宝的研究表明[10],家庭氛围不和谐,容易导致子女情感冷漠、自卑自怜、不合群,不愿意与他人沟 通交流。家庭的经济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医学生的自信心,进而会影响其沟通能力。因此,除了教会学生必要的人际沟通知识外,还要积极推进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也要教会学生识别和维护良好的人际氛围,不论在家还是学校,多对人际关系作出修护,而非回避矛盾或拒绝交往,沉迷于电子设备和网络社交。

4 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研究的展望

后续研究应结合时间进行序列考察并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多一些实验和干预研究,增强学科的实用性,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辅导提供帮助。特别是针对应用课程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有利于安排合理的课程。并对被试进行追踪,形成系统有效的课程并推广,以便使试用课程的效果最大化,切实能帮助到医学生,更好地走向医护岗位。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医学生人际沟通团体辅导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俊禄,周竟.温岭杀医案:没有赢家的医患“血案”[N].新华每日电讯,2014-01-28(6).

[2]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唐梦琦,尹文强,马牧野,等.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464-2467.

[4] Cooper L O.Listening competency in the workplace:A model for training[J].Busin Com Quart,1997,60(1):75-85.https://doi.org/10.1177/108056999706000405

[5] 魏源.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46-1047.

[6] 郭欣欣,董园园,赵显鹏,等.医学院校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2):1877-1878.

[7] 王锐.大学生自我评价、社会支持对职业期望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8] 金晓丽,韩剑虹.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的效果研究[J].新教育时代,2016,14:94-95.https://doi.org/10.1055/s-0036-1575097

[9] 林丽平,金春寒.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及未来展望[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6):103-105.

[10] 马金宝.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1.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