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境界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来访者,男,17岁,高二学生。2023年发现患病,2024年3月经某省中医院诊断,为轻(中)度焦虑伴强迫状态,服用盐酸氟西汀、乌灵胶囊治疗。其存在无法控制的强迫症状,常感到莫名的焦虑不安。
运用移空技术缓解或消除来访者的多种负性感受,改善其心身状态。根据移空技术原则,一次通常只处理一个靶症状(刘天君,本哈德·特林克勒,2019)。
来访者共进行4次咨询,其中第1次为初始访谈,后3次为移空咨询,咨询形式为面询,且为收费咨询。
来访者在母亲陪伴下进入咨询室,当时整个人无精打采,目光无神,声音低弱,有时甚至难以听清。其主述生活中常因一些小事引发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如写字时发现某个字字迹潦草,便会产生不好的联想,担心发生意外,进而反复修改该字,最终越改越不满意。如果此类情况发生在考试中,内心会更加焦虑不安,严重影响考试成绩。再如拿一张纸时,突然会有“不该拿,拿了就会发生不好的事”的念头,虽明知不应如此想,却又担心不这么想会真的发生坏事,陷入反复纠结与内心斗争中。这些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每天会出现几十次,让来访者痛苦不堪,不仅影响睡眠和注意力,也使家长焦急万分。为缓解自身情况,来访者自主阅读了大量心理学书籍,也前往医院就诊,虽理解相关道理,并服用药物,但效果始终不理想。
经过评估,来访者不存在危机情况,语言对答无碍,思路清晰,自知力完整,有自控能力,适合开展移空咨询(周文,陈益,2021)。
初始访谈阶段,咨询师了解了来访者的主要情况和核心心身症状,向其介绍移空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指导来访者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最后双方约定了下次咨询的具体时间。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来访者完成三调放松练习,基本达到放松状态。来访者反馈,每当强迫思维出现时,会伴随头疼、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浑身发热等症状。经双方商定,本次咨询的靶症状确定为:由心跳加速引发的不适感——具体表现为“感觉有股气堵在左胸和左肩区域”,该症状影响度分值为7分。
经咨询师引导,来访者所描述的象征物为:一团位于身体左半边(从胸腔延伸至肩膀区域)的透明椭圆形气团,长约10cm,宽约5cm,无气味(如图1所示)。
图 1 象征物图
Figure 1 The symbolic object
承载物为一只透明软质塑料瓶,瓶身呈凹凸状,按压时会发出“咔咔”的声响,形态类似农夫山泉的瓶装水瓶,瓶高约15cm,重量约10g(如图2所示)。
图 2 承载物图
Figure 2 The symbolic carrier
在清洁与置放环节,来访者先对着象征物气团轻吹,因气团内含有少量杂质与小点,经吹拂后杂质消失;随后用刷子将塑料瓶内外彻底刷洗干净;接着从自身躯体中将气团抽出,装入塑料瓶内并拧紧瓶盖。来访者表示不需要对承载物进行加固,认为“瓶子很结实,气也不会漏”。
来访者的移动过程较为顺利:移动至3m处时,瓶子体积缩小至初始状态的1/2;移动至7m处时,瓶子体积缩小至初始状态的1/7~1/8。移动过程中未出现“最佳距离”,来访者明确表示“希望移动得越远越好”。移动至10m处时,瓶子完全消失,相关不适感也随之消散;移动至100m处时,仍能产生微弱念想;移动至1000m处时,来访者反馈“不会再管它了,已经跟它脱离关系,心里觉得轻松舒畅”,且无“移回”意愿。本次咨询靶症状影响度后测分值为1分。
咨询结束前,咨询师为来访者布置家庭作业:每日进行一次三调放松练习。
距第一次移空咨询2周后,开展第二次移空咨询。
完成三调放松后,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确认:本次需处理的靶症状为“由强迫行为、强迫联想引发的紧张不安”,具体表现为“心口的压迫感”,该症状影响度前测分值为6分。来访者所描述的象征物为“一块裹着纸条的黑色石头”,纸条上书写的内容为其心中反复出现的负面想法(如图3所示)。
以下为存想象征物环节的关键对话记录:
访:对,就是这种紧张焦虑的感觉,肯定会让人觉得特别压抑,就老有不安的感觉,总觉得要发生什么事。对,就像有块石头压在心脏上,那种悬着、落不了地的不安感。
咨:呃,那你能看到这块石头的颜色吗?
访:颜色的话,我觉得是黑色的。而且它上面写满了好多小字,全是我各种不好的想法,密密麻麻的,全是不安的感觉,都写在上面。
咨:这些字是雕刻上去的,还是用什么笔写上去的呢?
访:不是刻的,是像一条一条贴上去的,就是把各种不好的想法(写在纸上),一条一条贴在石头上,一层一层压着的那种感觉。
咨:是写在胶带上贴上去,还是用其他方式贴的?
访:就是把那些念头都打印出来,然后剪成一条一条的,再围在石头上。
咨:嗯,是打印在A4打印纸上,剪下来之后裹在石头上,是这样吗?
访:对,就是直接附在石头上。相当于一块写满字的石头,而且那些字全是我不好的想法。
图 3 象征物图
Figure 3 The symbolic object
来访者存想出的承载物为一个保险箱,材质为金属,长宽高均为1.5m,重量约5~6公斤,配有手柄与密码旋钮,壁板厚度达几十厘米,整体呈银棕色,表面有光泽(如图4所示)。
图 4 承载物图
Figure 4 The symbolic carrier
在清洁与置放环节,来访者先用刷子刷洗象征物,发现石头缝隙中残留少量灰尘和小颗粒,便将其清理出来,并擦拭干净缝隙;承载物保险箱因较新,污渍较少,来访者仅用湿抹布对其内外进行了全面擦拭。随后,来访者顺利将石头装入保险箱,虽感觉箱内石头略有晃动,但认为不会对后续移动造成影响,因此未额外填充其他物体。
移动过程流畅,未出现“最佳距离”。当移动至100公里时,保险箱完全消失;移动至300公里时,来访者仍能隐约感知其存在;移动至1000公里时,感知彻底消失;移动至5000公里时,心中仍有微弱惦记;移动至1万公里时,来访者反馈“彻底不存在了,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了,永远消失了”,同时表示“心里感觉轻松,焦虑感远离了”。咨询师引导来访者体会焦虑感消失后的轻松状态,并嘱咐其记住这种放松与平静的感受。
本次咨询靶症状影响度后测分值为1分,一周后随访时影响度分值为2分。
距第二次移空咨询1周后,开展第三次移空咨询。
此次咨询中,来访者表示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完成三调放松,且放松状态良好,这与来访者此前认真完成三调放松家庭作业密切相关。
本次移空咨询所处理的靶症状,仍为“由强迫思维引发的不安、焦虑状态”,该症状影响度前测分值为6分。
本次来访者存想出的象征物为一片泥潭,整体近似圆形,直径约10公里,形状不规则,泥潭内充满棕黄色淤泥,质地黏稠,人一旦踏入便会陷入,且会越陷越深,淤泥深度约1米(如图5所示)。
图 5 象征物图
Figure 5 The symbolic object
在存想承载物环节,来访者最初提出“用水泵将淤泥抽出来排到远处的河里”,咨询师建议其选择“可移动的容器装载淤泥”,随后来访者确定承载物为一座水库,水库长宽均为10公里,高度为1米,四壁都是白墙,底部、顶部是木板,可以拔地而起,不受限制(如图6所示)。
以下为存想承载物环节的关键对话记录:
访:就是先拿一个很大的水泵把淤泥吸走,然后储存在一个比较大的水库,这种水库能把污泥过滤出来,让它停在那个地方。简单说就是,先用水泵把这些泥抽出来,再存到另一个很大很大的水库里。
咨:嗯,那后续我们要移动这个水库,你觉得没有问题吗?
访:我没问题,对,没问题,水库可以拔地而起!
图 6 承载物图
Figure 6 The symbolic carrier
在移动与空境阶段,当来访者将水库移动至50公里时,水库已完全看不见,也感觉不到,但心中仍有惦记;移动至100公里时,惦记感消失,压力明显减轻,“不会再烦自己了”,同时感受到平静和放松。
以下为超距移动环节的关键对话记录:
咨:好,我们再加强一下体验。刚才移动到了100公里,现在继续往远走,到1000公里,再走得深一点、远一点,多感受这份放松与平静。你可以试着体会:前面的念头不再延续,后面的念头没有升起,只专注于此时此刻的状态。在这种“空”的境界里多待一会,把这种感觉记住……
访:嗯,多待一会,好。
咨:以后当你再遇到这种不安情绪出现时,就用今天这种感受去应对,那些负面的东西就彻底影响不到你了……如果现在你脑子里有其他念头浮现,就可以从这种状态里出来了。
访:(1分多钟后)非常好!
咨:怎么样?
访:就是觉得很愉快,觉得未来有盼头,心里有轻松感,还觉得有一些好事在等着自己。
咨:好好,这个转变非常重要。
访:嗯,就是放松合快乐,刚才真切体验到了!
移动环节结束后,咨询师观察到:来访者眼中出现光芒,语气充满力量,整体状态焕然一新。
本次咨询靶症状影响度后测分值为0分,一周后随访时影响度分值为1分。
按照与来访者协商确定的咨询设置,四次咨询后咨询告一段落。第四次咨询结束前,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交流,来访者反馈:“我觉得经过这四次咨询,这一个多月下来,自己有挺多好转的,不像前两个月(就是三四月份的时候)那么严重。现在能想开一点,也在慢慢从强迫症思维里摆脱出来,这应该是挺好的预兆吧。”
来访者还提到:“这给了我一种动力,让我觉得很有盼头。之前强迫思维总让我觉得做什么都很无聊、很无趣,每天都在做重复的事。但现在,然后就像我刚才说的那种放松的感觉,让我觉得未来有盼头,也感觉有一些开心的事情可以去做,在等着我。”
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开展4次咨询,其中第1次为初始访谈,后续3次均为移空咨询。通过移空技术,分别处理了来访者由强迫思维引发的3种负性感受,依次为“心跳加速时胸口被堵的感觉”“心口的压迫感”“焦虑情绪”。每次咨询疗效均达到显效或临床痊愈标准,且后续随访显示疗效持续稳定。4次咨询结束后,来访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反馈“从强迫思维中摆脱出来”,咨询师观察到其“眼中出现光芒,语言中充满力量”,来访者对未来感到有盼头,认为“有开心的事情在等着自己”。
(1)本案例中,咨询师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三次移空咨询中承载物的变化:从塑料瓶到保险箱,再到水库。承载物象征着来访者应对自身问题的内在资源,“在心理治疗意义上,承载物是来访者对自身问题的承受、把控能力的象征,具有这些能力是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资源。”“用中医的术语表达就是‘正气’。”(刘天君,2024)这三类承载物呈现出“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递进趋势:从第一次的承载物是重量仅10g的塑料瓶,第二次为重量5~6公斤的保险箱,第三次来访者提出的承载物则是规模达10公里的水库,且明确表示“我没有问题,对,没有问题,水库可以拔地而起!”。通俗而言,这意味着来访者自身说的就是“正气”(即“水温”)不断提升,化解自身问题(即“冰山”)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而促成这些变化的力量,并非依赖外部干预,恰恰源于来访者自身。正如“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通过一次次的空境体验,移空技术不仅激发了来访者解决当前问题的根本资源,更能对其人格改善产生积极影响(刘天君,2019)。
(2)将强迫状态下的负性感受作为移空技术确定靶症状的核心,这种思路虽与其他疗法存在差异,却能为咨询师和来访者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在本案例中,强迫状态的靶症状多以焦虑情绪为核心表现,对于同一类症状可以进行多次处理,且每次处理时的象征物与承载物可能不同,每次均可视为针对“新症状”的干预。通过围绕强迫状态相关的心身症状逐一处理,来访者的整体强迫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
(3)移空技术通过象征物表达来访者的靶症状,无需涉及来访者隐私,可有效减小心理阻抗(刘天君,本哈德·特林克勒,2019)。在第二次移空咨询中,针对来访者写在纸条上的“不好的事情”,咨询师未刨根问底,始终围绕移空技术的咨询思路推进,确保咨询过程流畅进行。
(4)目前,移空技术在青少年强迫状态咨询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尝试阶段,希望携手有兴趣的同仁共同努力,探索一条基于传统文化咨询技术、可有效疗愈强迫障碍的新路径。
(致谢:本案例公开发表获得来访者及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授权)
[1] 周文, 陈益. (2021). 如何做好移空技术的初始访谈. 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 3(2), 114-119.
[2] 刘天君. (2019). 当心理咨询遇上传统文化. 北京: 中华书局.
[3] 刘天君, 本哈德·特林克勒. (2019). 移空技术操作手册:一项本土化心身治疗技术.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 刘天君. (2024). 移空疗法述要.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