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北京
残障群体是指由于后天或先天的身心缺陷,在生理或心理上存在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人[1]。刻板印象是个体将性别、年龄、种族等作为划分社会类别的依据,在归类时产生的有关某群体的难以改变的印象[2]。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残障群体的总数已达到了8500余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6.21%。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有79万多名在读残障学生。种种调查数据表明残障群体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国内外以往研究以及大量社会新闻表明,残障群体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残障群体在就业方面会受到限制。有研究表明,相比于残障群体,公众更倾向于雇佣正常人[3,4]。此外,残障群体在人际交往方面会遭受到歧视、偏见和污名[5-7]。有研究表明,对于更亲密的人际关系,无残障者对身体残障者表现出更大的偏见,主要表现为焦虑、敌意和回避[8]。可见,残障群体受到的歧视、偏见和污名对其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至今仍然是非常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刻板印象被视为歧视、偏见和污名的最初阶段[9]。根据激活方式的差异,刻板印象可以分为两类表现型,一类是难以通过意识即时觉察的内隐刻板印象,另一类则是能够被意识察觉的外显刻板印象[10]。外显刻板印象体现的是人们对某一群体持有的社会观念,多以语义图式形式表征于概念系统,并以可控的概念驱动形式激活表达于意识层面[11]。外显刻板印象多采用直接外显的测量手段。近年来,最为常见的外显刻板印象测量方法是将自由联想法和语义差异量表法相结合[12]。但以往残障群体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更多的是以某一特殊群体为被试,如师范生、普校教师等[13,14],所形成的残障群体刻板印象测量工具无法广泛应用于其他群体,局限性较大。
基于此,为了丰富残障群体刻板印象测量工具,推动相关领域实证研究的开展,本研究以普通公众为测量对象,将自由联想法和语义差异量表法相结合,旨在编制出一份信效度良好的残障群体刻板印象语义差异量表。
通过发布广告,招募35名普通社会公众作为收集残障群体特质词阶段的被试,男生17名,女生18名。年龄在18~50岁之间(M=25.29,SD=8.19)。
残障群体刻板印象自由联想问卷:自由联想法是一种简单且直接测量刻板印象的方法,在刻板印象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应用[15]。主试要求被试尽可能快速地报告出描述残障群体的10个形容词,最多报告15个形容词。
步骤一,采用自由联想法收集残障群体刻板印象的特质词。要求每一位被试快速地报告出描述残障群体的10个形容词,最多报告15个形容词。共收集到352个形容词,通过合并重复词、剔除无效词,得到254个形容词。
步骤二,邀请6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组成核心讨论小组,对收集到的形容词进行录入、整理及归类。小组成员以形容词出现的频率为线索,将高频率形容词的反义词、近义词进行合并,并逐一将低频率形容词并入已经有的类别中,每一个类别以具有代表性的形容词进行命名,尽可能保证所选取的形容词来自原有数据。对存在争议的形容词,讨论小组成员进行多次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经过线上线下多次小组会议后,通过查阅汉语词典、在线字典以及在线反义词查询等方式对原始词语中无法形成互为反义词的形容词对的词语进行匹配,最终获得29对互为反义词的形容词对。
步骤三,请2位心理学专业教师对所有形容词对进行专家审议。核心讨论小组综合了语义差异量表的编制标准以及专家意见,对形容词对进行调整。剔除中性的“内向—外向”形容词对。剔除“需要帮助的—无需帮助的”形容词对。最终确定27对互为反义词的形容词对作为《残障群体刻板印象语义差异量表》的初始条目,结果见表1。7点计分(“1”代表非常符合左边的词语,“2”代表比较符合左边的词语,“3”代表有点符合左边的词语,“4”代表中立,“5”代表有点符合右边的词语,“6”代表比较符合右边的词语,“7”代表非常符合右边的词语)。为防止产生定势,通过生成随机数的方法,设置了13道反向题目和14道正向题目,题目呈现的顺序也做了随机化处理。
表1 初始条目
Table 1 The initial items
题项 |
条目 |
题项 |
条目 |
题项 |
条目 |
a1 |
行动不便的—行动便利的 |
a10 |
脆弱的—坚强的 |
a19 |
无奈的—如意的 |
a2 |
贫穷的—富裕的 |
a11 |
笨拙的—聪明的 |
a20 |
疯狂的—理智的 |
a3 |
胆小的—勇敢的 |
a12 |
迟钝的—敏锐的 |
a21 |
有攻击性的—无攻击性的 |
a4 |
不善交际的—善于交际的 |
a13 |
冷漠的—友善的 |
a22 |
孤僻的—合群的 |
a5 |
弱小的—强大的 |
a14 |
邋遢的—干净的 |
a23 |
可鄙的—可敬的 |
a6 |
悲观的—乐观的 |
a15 |
自卑的—自信的 |
a24 |
平庸的—有才的 |
a7 |
异常的—正常的 |
a16 |
可怜的—幸福的 |
a25 |
痛苦的—快乐的 |
a8 |
不幸的——幸运的 |
a17 |
依赖他人的—自立的 |
a26 |
低能力的—高能力的 |
a9 |
固执的—灵活的 |
a18 |
可怕的—可爱的 |
a27 |
丢脸的—长脸的 |
共发放246份问卷,回收222份有效问卷,问卷的回收率90.24%。被试年龄介于8至70岁之间(M=20.04,SD=12.24)。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进行了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信度分析。项目分析:首先计算出量表的总分,按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将总分前27%的被试看作低分组,后27%的被试看作高分组。对两组在每个条目上的得分分别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27个条目的t值均显著。
表2 初始量表各条目区分度检验
Table 2 The distinction test of each item in the initial scale
题项 |
M低-M高 |
t |
题项 |
M低-M高 |
t |
题项 |
M低-M高 |
t |
a1 |
-0.56 |
-2.70** |
a10 |
-2.43 |
-7.49*** |
a19 |
-1.56 |
-5.25*** |
a2 |
-1.23 |
-4.98*** |
a11 |
-1.95 |
-7.67*** |
a20 |
-1.72 |
-5.81*** |
a3 |
-1.97 |
-6.10*** |
a12 |
-1.84 |
-6.91*** |
a21 |
-2.10 |
-7.23*** |
a4 |
-1.49 |
-4.32*** |
a13 |
-2.13 |
-6.78*** |
a22 |
-2.20 |
-7.88*** |
a5 |
-2.74 |
-9.33*** |
a14 |
-2.25 |
-7.96*** |
a23 |
-2.34 |
-8.39*** |
a6 |
-2.77 |
-9.68*** |
a15 |
-2.05 |
-6.90*** |
a24 |
-1.80 |
-6.53*** |
a7 |
-2.97 |
-10.55*** |
a16 |
-2.36 |
-8.68*** |
a25 |
-2.68 |
-10.79*** |
a8 |
-1.51 |
-5.90*** |
a17 |
-2.30 |
-7.33*** |
a26 |
-2.26 |
-8.97*** |
a9 |
-1.69 |
-6.36*** |
a18 |
-2.02 |
-7.93*** |
a27 |
-1.46 |
-5.69*** |
注:*代表p<0.05,**代表p<0.01,***代表p<0.001。
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KMO=0.86,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p<0.001。由此可见,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27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固定提取2个公因子,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根据删减条目的标准,提取了两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删除了因子载荷小于0.3的a8条目,最终保留了26个条目,所有条目的因子载荷介于0.35~0.69之间,两个公因子累计解释了总方差的35.22%,见表3。参照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16],将第一个公因子命名为了温情,第二个公因子命名为了能力。初始量表的温情维度包括“冷漠的—友善的”等12个条目,能力维度包括“贫穷的—富裕的”等14个条目。
表3 初始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Table 3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initial scale
因子命名 |
条目 |
因子载荷 |
特征值 |
累加解释率 |
温情 |
冷漠的—友善的 |
0.69 |
7.58 |
18.21% |
疯狂的—理智的 |
0.69 |
|||
依赖他人的—自立的 |
0.67 |
|||
可怕的—可爱的 |
0.66 |
|||
自卑的—自信的 |
0.59 |
|||
悲观的—乐观的 |
0.53 |
|||
脆弱的—坚强的 |
0.52 |
|||
弱小的—强大的 |
0.51 |
|||
胆小的—勇敢的 |
0.50 |
|||
丢脸的—长脸的 |
0.48 |
|||
无奈的—如意的 |
0.44 |
|||
有攻击性的—无攻击性的 |
0.41 |
|||
能力 |
贫穷的—富裕的 |
0.66 |
1.92 |
35.22% |
平庸的—有才的 |
0.63 |
|||
痛苦的—快乐的 |
0.61 |
|||
低能力的—高能力的 |
0.61 |
|||
可怜的—幸福的 |
0.56 |
|||
邋遢的—干净的 |
0.54 |
|||
迟钝的—敏锐的 |
0.53 |
|||
固执的—灵活的 |
0.51 |
|||
可鄙的—可敬的 |
0.50 |
|||
孤僻的—合群的 |
0.48 |
|||
异常的—正常的 |
0.47 |
|||
笨拙的—聪明的 |
0.45 |
|||
行动不便的—行动便利的 |
0.36 |
|||
不善交际的—善于交际的 |
0.35 |
信度分析:检验了量表的信度,结果如表4所示,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2,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温情维度的分半信度为0.78,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能力维度的分半信度为0.83,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由此可见,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4 量表的信度分析结果
Table 4 Reliability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scale
维度 |
Cronbach α系数 |
Spearman-Brown系数 |
总量表 |
0.90 |
0.82 |
温情 |
0.84 |
0.78 |
能力 |
0.84 |
0.83 |
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345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达到了98.57%。其中,女生201人,男生144人。年龄介于8至61岁之间(M=22.07,SD=11.25)。
为进一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采用Amos 24.0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SPSS 22.0进行了信度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Amos 24.0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根据修正提示对模型进行适当调整,删除了标准化因子载荷小于0.35的a1条目,最终共保留了25个条目,见表5。此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如表6所示,χ2/df=2.99,RMSEA=0.08,达到了优秀的标准,IFI、GFI、CFI均大于0.8,NFI=0.75,虽没有达到优秀的标准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总体来看,此模型拟合良好。最终量表包括温情和能力两个维度,其中,温情维度包括“冷漠的—友善的”“可怕的—可爱的”等12个条目,能力维度包括“贫穷的—富裕的”“不善交际的—善于交际的”等13个条目。
图1 两因子模型结构图
Figure 1 Two-factor model structure diagram
表5 最终条目
Table 5 The final items
题项 |
条目 |
题项 |
条目 |
b1 |
贫穷的—富裕的 |
b14 |
可怜的—幸福的 |
b2 |
胆小的—勇敢的 |
b15 |
依赖他人的—自立的 |
b3 |
弱小的—强大的 |
b16 |
可怕的—可爱的 |
b4 |
不善交际的—善于交际的 |
b17 |
无奈的—如意的 |
b5 |
悲观的—乐观的 |
b18 |
疯狂的—理智的 |
b6 |
异常的—正常的 |
b19 |
有攻击性的—无攻击性的 |
b7 |
固执的—灵活的 |
b20 |
孤僻的—合群的 |
b8 |
笨拙的—聪明的 |
b21 |
平庸的—有才的 |
b9 |
脆弱的—坚强的 |
b22 |
可鄙的—可敬的 |
b10 |
迟钝的—敏锐的 |
b23 |
痛苦的—快乐的 |
b11 |
冷漠的—友善的 |
b24 |
低能力的—高能力的 |
b12 |
邋遢的—干净的 |
b25 |
丢脸的—长脸的 |
b13 |
自卑的—自信的 |
表6 模型的拟合指标
Table 6 Fitting index of the model
χ2/df |
RMSEA |
GFI |
NFI |
IFI |
CFI |
2.99 |
0.08 |
0.85 |
0.75 |
0.82 |
0.82 |
信度分析:由于删减了题目,进一步计算了量表的信度。结果如表7所示,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温情维度的分半信度为0.77,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能力维度的分半信度为0.85,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由此可见,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7 量表的信度分析结果
Table 7 Reliability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scale
维度 |
Cronbach α系数 |
Spearman-Brown系数 |
总量表 |
0.90 |
0.81 |
温情 |
0.84 |
0.77 |
能力 |
0.85 |
0.85 |
近年来,残障群体生活现状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17-20],但残障群体刻板印象领域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13,14,21],尤其缺少公众对残障群体外显刻板印象的测量工具。本研究聚焦于当前社会背景和时代发展下公众对残障群体的外显刻板印象,不仅关注公众对残障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还关注了积极刻板印象。经过开放式自由联想问卷收集具有两极性的特质词、初测以及正式施测,最终得到了信效度良好的残障群体刻板印象语义差异量表。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信度方面,总量表和分量表的分半信度在0.77~0.85之间,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4~0.90之间,达到较高水平。在效度方面,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提取的两个公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35.22%,且所有条目的因子载荷介于0.35~0.69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了合格的标准,这些都说明了量表的结构合理,结构效度较好。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编制的残障群体刻板印象语义差异量表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的测量工具。
前人围绕刻板印象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菲斯克等人(2002)所提出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最具代表性[16],得到了后人的广泛应用[9,22-24]。刻板印象内容模型认为,虽然个体对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刻板印象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可由一广义的模型所概括,该模型包括温情与能力两个维度,根据两个维度上的高低水平就可以判断特定群体刻板印象的内容结构。该理论简化了复杂的刻板印象内容,为在群际层面上对刻板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提供了便利。本研究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对该量表的两个维度命名,最终得到了温情和能力两个维度,共25个题目。温情维度包括:依赖他人的—自立的、冷漠的—友善的、疯狂的—理智的、自卑的—自信的、可怕的—可爱的、悲观的—乐观的、弱小的—强大的、脆弱的—坚强的、胆小的—勇敢的、无奈的—如意的、有攻击性的—无攻击性的、丢脸的—长脸的;能力维度包括:痛苦的—快乐的、贫穷的—富裕的、平庸的—有才的、低能力的—高能力的、邋遢的—干净的、迟钝的—敏锐的、可怜的—幸福的、固执的—灵活的、孤僻的—合群的、异常的—正常的、可鄙的—可敬的、笨拙的—聪明的、不善交际的—善于交际的。
本研究最后得到的残障群体刻板印象语义差异量表中的部分题项与以往相关研究一致[25],也有部分题项与以往相关研究不同。例如:孤僻的—合群的、可鄙的—可敬的、冷漠的—友善的、自卑的—自信的等题项与以往研究者编制的《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调查问卷》中的部分题项一致[13]。脆弱的—坚强的、自卑的—自信的、依赖他人的—自立的、迟钝的—敏锐的、悲观的—乐观的、不善交际的—善于交际的、贫穷的—富裕的等题项与以往研究者编制的《普校教师对残疾学生刻板印象的调查问卷》中的部分题项一致[14]。有攻击性的—无攻击性的、疯狂的—理智的、胆小的—勇敢的等题项则属于本研究发现的与以往相关研究不同的题项,这可能是被试群体范围扩大、时代背景不同导致的。
信效度良好的残障群体刻板印象语义差异量表为探究公众对残障群体的外显刻板印象提供了工具,这将推动相关领域实证研究的开展,帮助人们认识到公众对残障群体的外显刻板印象。后人可以采用该量表进一步探究公众对不同类型残障群体外显刻板印象的差异。
[1] 杨振邦.边疆地区残障群体政府救助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2] Lippmann W.Public opinion[M].New York:Harcourt,Brace and Company,1922.
[3] Cook J A.Employment barriers for persons with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update of a report for 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J].Psychiatric services(Washington,D.C.),2006,57(10).
[4] Tagalakis V,Amsel R,Fichten C S.Job Interview Strategies For People with a Visible Disability[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88,18(6):520-532.
[5] Harald Z,Michael L,Detlef D,et al.Stigma experiences and perceived stigma in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in the course of 1 year after their first in-patient treatment[J].European Archives of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2019,269(4).
[6] Husain M O,Zehra S S,Umer M,et al.Stigma toward mental and physical illness:attitudes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healthcare studen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in Pakistan[J].BJPsych open,2020,6(5).
[7] 黄唯真,阙建宇,祝喜梅,等.精神疾病污名的研究现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20,53(5):464-468.
[8] Berry J O,Meyer J A.Employing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Impact of attitude and situation[J].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1995,40(3).
[9] 徐钟庚,席贻莹,马婷,等.健全人对不同能力残疾人的刻板印象:基于SCM模型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14(1):106-113.
[10] 贾磊,祝书荣,张常洁,等.外显与内隐刻板印象的分布式表征及其激活过程:基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探索[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0):1519-1533.
[11] Greenwald A G,Banaji M R.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Attitudes,self-esteem,and stereotypes[J].Psychological Review,1995,102(1).
[12] 王丽.城乡青年刻板印象的外显和内隐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13] 刘嘉秋.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14] 王凤丽.普通中小学教师对残疾人的刻板印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15] 王玥.大学生对自闭症群体的刻板印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16] Fiske S T,Cuddy A J C,Glick P,et al.A model of(often mixed)stereotype content:competence and warmth respectively follow from perceived status and competi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2(6).
[17] 陈红光,黄悦勤,刘肇瑞,等.肢体残疾人精神残疾共患率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8):571-576.
[18] 康丽,张新月.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残疾人就业政策研究[J].人口与社会,2022,38(2):89-100.
[19] 周燕群,张诚,程征.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媒介传播分析[J].残疾人研究,2021(2):81-89.
[20] 成绯绯,王振耀,高华俊,等.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立法可行性研究[J].残疾人研究,2020(4):29-40.
[21] 陈光华,张治星.大学生对残疾人的内隐与外显态度[J].中国特殊教育,2012(8):22-29.
[22] Cassiano G S,Carvalho F J P,Buckland N J,et al.Are Dietitians With Obesity Perceived as Competent and Warm? Applying the 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to Weight Stigma in Brazil
[J].Frontiers in Nutrition,2022(9).
[23] Yang Y,White K R G,Fan X,et al.Differences in Explicit Stereotype Activation among Social Groups Based on the Stereotype Content Model: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in Chinese Sample[J].Brain sciences,2020,10(12).
[24] Motsi T,Park J E.National Stereotypes as Antecedents of Country-of-Origin Image:The Role of the Stereotype Content Model[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2020,32(2).
[25] 郑曦.大学生残疾人态度量表测评[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9):772-773.